QT500 是典型的
球墨鑄鐵(牌號完整表述為 QT500-7,其中 “500” 表示抗拉強度≥500MPa,“7” 表示延伸率≥7%),兼具高強度(接近鑄鋼)和一定韌性,常用于制造承受沖擊、重載的結構件(如汽車底盤部件、機床床身、液壓閥塊)。其加工需針對 “高強度、高韌性、表面易產生加工硬化” 的特性,匹配刀具、設備和參數,具體要點如下:
QT500 與灰口鑄鐵(如
HT250)相比,加工難度更大,需重點關注以下特性:
-
強度與韌性高:抗拉強度是 HT250 的 2 倍以上,切削時抗力大(切削力比灰鐵高 30%-50%),易導致刀具磨損加快。
-
加工硬化明顯:石墨呈球狀(而非灰鐵的片狀),切削時金屬塑性變形大,已加工表面易形成硬化層(硬度比基體高 20%-30%),二次切削時會加劇刀具磨損。
-
切屑呈帶狀:灰鐵切屑脆易斷,而 QT500 韌性好,切屑呈連續帶狀,易纏繞刀具或工件,需加強排屑控制。
-
表面質量要求高:常用于關鍵配合件(如軸承座孔),需保證低粗糙度(Ra≤1.6μm)和高尺寸精度(IT6-IT7 級)。
QT500 切削力大,設備剛性不足會導致振動,影響表面質量和刀具壽命,需針對性選型:
-
粗加工設備:
-
大型件(如機床床身):選用重型龍門加工中心(主軸功率≥22kW,剛性等級≥ISO 63 級),工作臺承重≥5 噸,避免加工時 “顫振”。
-
中小型件(如軸承座):立式加工中心(BT50 主軸,扭矩≥80N?m)或臥式車床(主軸孔徑≥80mm),保證足夠切削動力。
-
精加工設備:
-
平面 / 端面:高精度平面磨床(平面度≤0.01mm/m)或數控鏜銑床(定位精度≤0.005mm)。
-
孔系:數控內圓磨床(圓度≤0.003mm)或坐標鏜床(孔位精度≤0.002mm),適合軸承孔等關鍵配合面。
-
軸類外圓:數控外圓磨床(圓柱度≤0.002mm),保證與軸承的配合精度。
刀具是 QT500 加工的核心,需兼顧耐磨性和抗沖擊性,避免崩刃或快速磨損:
-
刀具材質:
-
粗加工:超細晶粒硬質合金(如 WC-Co 合金,晶粒尺寸 0.5-1μm),型號推薦 ISO K30-K40(適合鑄鐵),抗沖擊性優于普通硬質合金,能承受大切削力。
-
半精加工:涂層硬質合金(TiAlN 或 AlCrN 涂層),涂層厚度 3-5μm,硬度≥HV3000,可減少摩擦和加工硬化,延長壽命 20%-30%。
-
精加工:立方氮化硼(CBN)刀具(整體聚晶 PCBN 刀片),硬度≥HRC90,耐磨性是涂層硬質合金的 5-10 倍,尤其適合加工硬化層,保證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。
-
慎用高速鋼刀具:QT500 硬度高(HB170-230),高速鋼耐磨性不足,僅適合低速鉆孔(≤50m/min)。
-
幾何參數優化:
-
前角(γ?):粗加工取 5°-8°(增強刃口強度,抗沖擊);精加工取 8°-12°(減少切削力,降低加工硬化),比灰鐵加工的前角小 3°-5°。
-
后角(α?):6°-10°,避免刀具后刀面與工件硬化層過度摩擦。
-
主偏角(κ?):45°-60°,減少徑向切削力,降低振動;鏜孔時取 90°,保證孔壁垂直度。
-
刃口處理:粗加工刃口倒棱(0.1-0.2mm×20°),防止崩刃;精加工刃口研磨至 Ra≤0.4μm,避免劃傷工件表面。
參數設置需避免加工硬化過度和刀具過熱,具體如下:
-
切削速度(Vc):
-
粗加工:硬質合金刀具取 80-120m/min(比灰鐵低 20%-30%),防止切削溫度過高導致刀具磨損。
-
精加工:CBN 刀具取 150-250m/min(高速切削可減少加工硬化,提高表面質量);涂層硬質合金取 120-180m/min。
-
進給量(f):
-
粗加工:0.2-0.3mm/r(保證足夠切削力,避免 “擠壓” 導致的加工硬化)。
-
精加工:0.1-0.15mm/r(減少表面殘留刀痕,降低粗糙度),進給量過小時,刀具與工件摩擦加劇,反而增加加工硬化。
-
切削深度(ap):
-
粗加工:2-5mm(一次切除大部分余量,避免多次切削接觸硬化層)。
-
半精加工:0.5-1mm(去除粗加工產生的硬化層)。
-
精加工:0.1-0.3mm(保證最終精度,切削深度需大于硬化層厚度 0.05mm 以上)。
-
冷卻潤滑:
-
必須使用冷卻劑:優先選用極壓乳化液(濃度 10%-12%),極壓添加劑(如硫化脂肪酸酯)可在刀具表面形成保護膜,減少摩擦和磨損。
-
冷卻方式:高壓冷卻(壓力≥5MPa),噴嘴對準切削區,確保及時帶走切削熱,同時沖斷帶狀切屑,防止纏繞。
-
工藝路線:遵循 “粗加工→時效處理→半精加工→精加工” 流程:
-
粗加工后進行人工時效(250-300℃保溫 4-6h),消除加工應力,避免后續加工變形。
-
半精加工后需檢測表面硬化層厚度(用顯微硬度計),確保≤0.1mm,否則需增加一次半精切削。
-
質量控制要點:
-
表面粗糙度:精加工后用粗糙度儀檢測,關鍵面(如軸承座孔)需達到 Ra≤0.8μm,無振紋、劃痕。
-
尺寸精度:用三坐標測量機檢測關鍵尺寸(如孔距、垂直度),公差控制在 IT6 級(如 φ100mm 孔公差 ±0.011mm)。
-
加工硬化層:用維氏硬度計檢測表面下 0.05mm 處硬度,與基體硬度差≤30HV,避免影響后續裝配或使用中的疲勞性能。
-
無錫市鑄造廠擁有68年鑄造加工經驗,歡迎來電咨詢!